艺海精英
艺海精英
我的位置: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艺海精英
人物选登:艺术研究员—刘隼
发布时间:2024-07-08 16:23:05
  |  
阅读量:188
  |  
作者:

艺术研究员—刘隼

刘隼

1972年11月出生于山西吉县,转业军人,党员。京视网手机台《品牌中国》频道副总编,致力华夏文化研究,发表论文《我的女娲观》、《具茨山天书探密》等。

现为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,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。

 

 

 

我有幸于二0一二年春在新郑具茨山北坡太白岭巨石之上偶遇天书岩刻,第六感觉告诉我,这些符号应和上古河图洛书有关,和天文观测、古代奇门阵法有关。后来又陆续接触了尽千方岩刻,内容涉及星斗、图腾、云篆字符、卦爻、星盘,阵法等等,觉得这些散落在效野的天书太珍贵了,我要把它纪录下来。

  我们都知道,上古文明处在神话传说时代,以图代文,结绳记事,口耳相传,因此,有很多人觉得不可信,甚至怀疑根本没那段历史。我愿以此文之吁,呼喜爱华夏文化的各位仁者正视先祖文化,探索宇宙大道之源。      我泱泱华夏,上下五千年文明,从始至终,都与宇宙混然一体,从来没有分开过。讲天地人合和一体,心物合一,一代一代根脉相守,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。华夏文明也即中华文明,对世界的两大贡献:1、数理。2、经络。两大贡献中阴阳五行蕴含着宇宙大智慧,然而可悲的是,大道日废,从秦以后,明清以来,大道掌者从帝王,口口密传,不记文字,到士大夫,以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,道风日下,信仰缺失,只有少数学者和道士在弘正道,多数研究易者已沦为小术,不知先天八卦之大道文化,只取其数和六爻为占卦算命服务。

我从二0一二年五月拍摄《人祖山》纪录片始接触伏羲女娲神话,到如今深入钻研,使我打心底深深喜欢上了华夏文化。翻开百度华夏文化辞条,显示华夏文化以儒学文化为主流,兼收并蓄,百花齐放。非也!华夏文化包括儒学文化,但儒教绝非主流。孔子《周易.系辞》已改良。要想弘扬中华文化,必追其根,非道文化莫属,道不等同于道教,道教以《道德经》为教义,是为弘道。何谓大道,一阴一阳谓之道,是宇宙万物运行之法则。天上大宇宙,地下小宇宙。天上一星,地上对应一物。宇宙星图“在野象物,在朝象官,在人象事,于是备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中国古代的星官,从天皇大帝到农丈人,从战场到市场,从天枪在簸箕,其名称和布局非常社会化,山川万物,人间百业都搬上了天际,涵了古代神话,历史典故,社会制度和人文习俗等,几乎是按照地上人间的模式在天上复制了一个世界(语出齐锐、乃昊宜《漫步中国星图》一书)。其实应该反一下,宇宙大道主宰者在地球上复制了一个“微宇宙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上古时伏羲氏据河图洛书“一画开天”,女娲“补天立极”创《先天八卦》、《易经》,后经黄帝、西王母二次演易。《八卦》是华夏文化之祖根大道,当之无愧!!!

大道日废,西学东渐。在西方实证科学的诱导下,中华文明大大缩水,可承认的历史只有四千三百多年。不用说黄帝文化,就连尧、舜都被以神话人物为名,打入冷宫。谈起上古传说历史时或被当作笑谈,仰或笑为迷信,用某些专家的话来讲,看不见,无法证实,不靠谱!其实,不靠谱的不是上古神话传说,而是习惯了三维世界物质眼见为实而误导的人们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研究具茨山岩画偏离了“道”,背信神传文化这个主脉,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想古圣贤之所为,是不可能得到真实答案的。

       老子《道德经》之道篇@道,可道,非恒道也;名,可名,非恒名也。无名,万物之始也;有名,万物之母也。故恒无欲也,以观其眇,恒有欲也,以观其所噭。两者同出,异名同谓。玄之又玄,众眇之门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想揭开天书真实的面目,还是让我们走近黄帝,探寻真相。

       黄帝(公元前2717年_公元前2599年),华夏部落联盟首领,古代华夏民族共主。继三皇治世之后,又一代帝王,据史载为少典与附宝之子,本姓公孙,后改姬姓,名姬轩辕。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,幼而徇齐,长而敦敏,成而聪明。因建都轩辕之丘,为中央之神,中央居五行之中,故以土德而王,土为黄色,故曰黄帝。代天行道,征东夷,九黎而统一中华。在位期间划野分疆,设官司职,播百谷草木,大力发展生产,始制衣冠、舟、车、文书、律历、算数,医药等。提出以道修德,以德治国,修德振兵,提倡节俭,反对奢靡,开启人类大同社会之先河,邦国来服。后得道,白日飞升。

       五集人文纪录片《具茨山天书探秘》,将从此天书符号为根,以阴阳五行为宗,以神话传说入手,广泛采访考古专家,自然科学学者,道家主持,大德高僧,以及有超自然神通者,从不同层面解读岩画,展现黄帝时期政治,经济,农耕,历法,军事等方面不为人知的历史。

2015.12.1于郑州天时街静心苑